福建日报·新福建客户端5月20日讯(记者 陈尹荔)18日上午在广州召开的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新闻发布会上宣布,由福建省文联、福建省文旅厅、福建省剧协组织推荐选送的闽剧《生命》剧本(编剧陈欣欣)获第九届中国戏剧奖•曹禺剧本奖(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)。这也是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继闽剧《双蝶扇》之后剧目剧本又一次摘得曹禺剧本奖。
闽剧《生命》海报
中国戏剧奖·曹禺剧本奖是由中国文联、中国剧协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戏剧剧本创作专业奖项,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剧作家奖项,每两年评选一次,每次获奖者5名。作为中国戏剧文学最高奖,1982年创办以来,曹禺剧本奖推出了数百名优秀作家。
(相关资料图)
19日,陈欣欣接受了记者的专访。
女性意识的唤醒和回归
闽剧《生命》聚焦一群怀孕的解放军女战士的生死突围。在血与火的搏杀中,她们爱的意识逐渐觉醒。在人物的成长、人格的完善中,展现了个体生命的尊严和对生命的尊重。
“我希望这部剧本是女性的视角,写在战争中女人的坚韧、温情、温暖、美丽,母性的伟大会照耀整个世界。”陈欣欣说。
04:42闽剧《生命》根据20世纪90年代著名小说《走出硝烟的女神》改编。这个题材本由漳州龙海芗剧团的姚溪山老师发现,并曾由她创作剧本搬上芗剧舞台。此外,还被拍成电影、电视、话剧。省文化和旅游厅非常重视这个题材,决定让省实验闽剧院当作重点剧目进行打造。“可以说,福建戏剧界对这个题材关注了三十多年。”陈欣欣说。
陈欣欣曾创作《藤玉公主》《钻石》《走过十五岁》《围头新娘》《侯官女人》等舞台剧剧本,剧本大多获省级及以上剧本奖。其中,《山花》获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文华剧本奖;《生命》获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入选中国百年百部优秀剧作典藏,荣获福建省百花文艺奖荣誉奖等众多荣誉。
“多知名的编剧重新写剧本的时候都是从零开始,我每次交剧本都非常忐忑,没有那种必然成功的自信。”陈欣欣说。
正是在这种“诚惶诚恐”的虔诚与敬畏中,陈欣欣做着尽可能充分的准备。她搜索到全世界战争题材的顶级作品,如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》《拯救大兵瑞恩》,特别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《我是女兵,也是女人》深深地震撼着她。这种共鸣让陈欣欣创作出整部剧本她最满意的部分——指甲舞群舞,而且是让最土气的大婶李大脚用凤仙花染指甲展开剧情。
“在平常生活中谁都染指甲,没有什么,但在战争中,生命随时都会失去,还是坚持女人的美丽,很打动我。”陈欣欣说。
在人物塑造上,陈欣欣不断追求着人性的深度,精心雕镂着剧本的结构。
剧本以被强暴过一心只想冲锋陷阵的巾帼英雄陈大蔓为一号人物,写4个女战士的群像,副线是每一个女性之间的冲突。其间,叙述了在孕妇队队长陈大蔓全力保护几个孕妇的过程中,她与情敌的冲突,与首长夫人的冲突,与大家的冲突,在碰撞中,将每个人物的成长与蜕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,将爱的意识觉醒的主题推向了高潮。
“在残酷的战争中,陈大蔓受到极度伤害,却在保护这些孕妇走出硝烟的时候,从她们身上感受到女性的伟大、女性的温暖,就是这种爱又让她所有失去的一切都复愈了。”陈欣欣说。
陈欣欣让剧中人提出,为什么战火纷飞还要生孩子?这成为全剧扛鼎之问。
“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》写的是女性被战争毁灭,但是我们写的是女性不会被战争毁灭,写女性在战争中的坚韧和母性,在战火中我就是要创造奇迹,为我随时可能牺牲的丈夫留下血脉。”陈欣欣说,“我同意一些专家说的,如果战争打胜了,但是人性不完整、被损害、有缺失,其实我们是没有打赢这场战争的。正是女性意识的唤醒和回归,让大家真正战胜了这场战争。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,也是这部剧本想要追索的精神高度。”
艺术感觉不过“悲悯”二字
回望剧本《生命》的创作过程,陈欣欣笑称是戏痴遇到戏痴。她说,与著名导演张曼君的争论贯穿创作全程,张导锲而不舍的“请你相信我”,不仅令两位在各自领域硕果累累的专家惺惺相惜,使剧本勇攀艺术高峰,也让彼此收获了至真至纯的“革命友谊”。
剧本初稿出来后,她与张曼君进行多次研讨,甚至追随张导到北京、上海的排练地,住上一星期,边讨论边修改。就这样,剧本前前后后修改了十六七稿。
“我们一起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陈大蔓这个人物的转变。我们讨论一次,就写一稿,然后再找问题,觉得还是没解决,就再讨论、再深入,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挖出来。有时我们没有解决,就向著名评论家王评章求救。王老很忙,只能晚上给我们发微信,但是张导也忙着排练,我们只能先讨论。晚上王老的意见过来,我们不敢看,如果跟我们讨论的不一样,那就意味着我们的讨论就白费了。第二天早上,张导偷偷看一下,居然很多都是对的。我们就惊喜万分。”陈欣欣回忆起创作过程,充满了甜蜜。“专程追随张导的讨论之旅要暂时返程时,我说还有一些我们没做到的,我回去再想。张导就会拥抱我说,欣欣你太好了,她说她这样折腾编剧,我竟然也欣然配合,我就回答,张导你不但折腾我,你也折腾你自己。”
两个戏痴的种种妥协与不妥协,创造了剧本《生命》的奇迹。
剧本中最土气但最坚韧的大婶李大脚,她丈夫是很有名的猛虎团团长。丈夫牺牲后,部队为让李大脚平安生下孩子,就把这个消息封锁了。她生孩子这场戏,陈欣欣写她一边开枪一边孩子掉下来了。但张曼君导演要求用另外一种方式,写李大脚已经生出孩子了,群众说她生孩子非常奇特,李大脚就上来唱,那一天怎么样?敌人来攻击,她拔出双枪怎么打?群众就唱,大脚婶,你马上就要临盆了,不许你这样去拼。李大脚再唱,这生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,跟猫狗是一回事,她左一枪右一枪,就生下了孩子。“我原来用正常的叙事,现在是用李大脚自己的叙述,用群众的叙述,通过他们的唱词,去展现那个场面。”陈欣欣回忆,“当时我跟张导争执,那场戏在她生完孩子以后知道了丈夫牺牲的消息是最动情的,所有人看了都会掉眼泪。我怕你这样改一下,我动情的地方不动情了,张导情真意切地说‘欣欣,你相信我’,我就照这个写下去了。”
陈欣欣说:“在我的经历中,20世纪80年代的戏曲经历过一次革命,那时的编剧大胆地把重大历史题材导入戏曲,极大提升了戏曲的思想性、文学性。在我离开戏曲舞台10年后,我惊喜地发现戏曲似乎又有了一次革命,这次是由戏曲导演发起的,他们让戏曲舞台充满想象力、表现力,让我相信戏曲现代戏前途无量。”
这份执著、热爱背后,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?
陈欣欣的父亲是著名剧作家、戏曲理论家陈贻亮,被誉为“一代宗师”“戏剧泰斗”“永远的高山”“梨园巨匠”“闽派戏剧领军人物”。陈欣欣说,她从事戏剧创作,得自父亲真传的就是艺术感觉,这背后就是对人性的悲悯。
陈欣欣曾参与创作福州曲艺评话伬艺剧目《滴水人家》的剧本,讲述在福州市委领导“四个万家”“马上就办”精神的号召下,仓山藤山弄上百户长年缺水的居民,短时间改变命运,以及闽江疍民仅仅十个月就搬上岸居住的感人故事。作品生动地再现了“滴水人家”和连家船民的真实生活,传颂了党员干部马上就办、为民办实事的担当精神。
从事剧本创作数十年,陈欣欣创作的主旋律题材不算少,她认为:“底层百姓的那种痛苦打动了我们。任何题材到我这里,我都要进行我的解读,我要去挖掘它有没有更深的、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更有意义的一种东西。”
正是源于这样从一而终的情怀,在《滴水人家》的创作感想里,陈欣欣慨然命题“心怀悲悯 抒写真情”,为她一生的剧本创作生涯作注。
Copyright @ 2015-2022 每日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